陕西庄稼汉农资(集团)有限公司
农业服务咨询电话
附件:浅谈根结线虫
马铃薯二十八星瓢虫俗称“花大姐”,主要危害马铃薯、茄子、辣椒、番茄、豆类和瓜类等蔬菜,其中以马铃薯和茄子受害为最重。一、生物学特性:一般于5月开始活动,为害马铃薯或苗床中的茄子、番茄、青椒苗。6月上中旬为产卵盛期,6月下旬至7月上旬为第一代幼虫为害期,7月中下旬为化蛹盛期,7月底8月初为第一代成虫羽化盛期,8月中旬为第二代幼虫为害盛期,8月下旬开始化蛹,羽化的成虫自9月中旬开始寻求越冬场所,10月...
粘虫属鳞翅目,夜蛾科,俗称螳蝗、行军虫、夜盗虫、五色虫、剃枝虫。可为害谷子、玉米、高粱等百余种植物,主要以幼虫为害叶片,咬食成缺刻,大发生时能将叶片啃食干净,仅留叶脉,造成减产,甚至绝收。一、幼虫食性1、2龄幼虫白天隐藏于心叶或叶鞘中,晚间取食叶肉,形成麻布眼状的小条斑(不咬穿下表皮)。3龄后将叶缘咬成缺刻,此时有假死和潜入土中的习性。6龄为暴食期,能吃光叶片,食量为整个幼虫期食量的90%以上。该...
草地贪夜蛾 Spodoptera frugiperda (Smith),也称秋黏虫,属于鳞翅目Lepidoptera,夜蛾科Noctuidae。原产于美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广泛分布于美洲大陆,是当地重要的农业害虫。随着国际贸易活动的日趋频繁,草地贪夜蛾现已入侵到撒哈拉以南的44个非洲国家以及亚洲的印度、孟加拉、斯里兰卡、缅甸相继发现危害,有进一步向以东南亚和中国南部为主的亚洲其他地区入侵蔓延的态势...
预计我区小地老虎为轻度发生,局部低洼下湿滩水地偏轻发生,防治适期为5月中下旬至6月上旬。一、生活习性:地老虎俗称土蚕、地蚕,属鳞翅目夜蛾科。地老虎以幼虫危害寄主的幼茎及叶片,食性极杂,主要危害玉米、高粱、烟草和多种蔬菜。地老虎常见的有小地老虎、大地老虎和黄地老虎,其中以小地老虎危害最普遍和严重。小地老虎幼虫自孵化后通常经历6龄(既蜕皮6次)才可结束为害,入土化蛹,其不同阶段危害习性表现为:1~2龄...
预计为轻发生,北部草滩地区偏轻发生。玉米螟主要危害玉米,也可危害谷子、高粱。4、5龄幼虫蛀蚀玉米茎杆,蛀孔处易被风吹折断。一、预报依据:1、冬后剥秆活虫数少,存活率低。据我中心工作人员于4月1日和8日、15日分别深入病虫观察场、余兴庄办事处马家峁村、金鸡滩镇海流滩村,剥秆调查玉米500秆,百杆总虫数为7头,其中活虫数2头,死虫数5头,死亡率为71.4%,较2018年(84.6%)减少15.6%。2...
预计我区地下害虫轻发生。地下害虫是农作物生长的大敌,常为害作物种子、幼芽、根茎,造成缺苗,甚至毁种,导致农作物减产。我区常见地下害虫有蛴螬(金龟子)、金针虫(叩头虫)、蝼蛄(啦啦蛄)、地老虎(截虫),根据危害作物症状进行诊断,鉴别害虫种类,并进行防治。一、症状诊断1、蛴螬 金龟子的幼虫,取食作物的幼根、茎的地下部分,常将根部咬伤或咬断,危害特点是断口比较整齐,使幼苗枯萎死亡,大豆、花生、高粱受害较...
马铃薯晚疫病(PotatoLateBlight)由致病疫霉引起,导致马铃薯茎叶死亡和块茎腐烂的一种毁灭性卵菌病害。一、基本症状叶片染病先在叶尖或叶缘生水浸状绿褐色斑点,病斑周围具浅绿色晕圈,湿度大时病斑迅速扩大,呈褐色,并产生一圈白霉,即孢囊梗和孢子囊,尤以叶背最为明显;干燥时病斑变褐干枯,质脆易裂,不见白霉,且扩展速度减慢。茎部或叶柄染病现褐色条斑。发病严重的叶片萎垂、卷缩,终致全株黑腐,全田一...
粘虫俗称螳蝗、行军虫、夜盗虫、五色虫、剃枝虫。可为害谷子、玉米、高粱等百余种植物,主要以幼虫为害叶片,咬食成缺刻,大发生时能将叶片啃食干净,仅留叶脉,造成减产,甚至绝收。一、发生动态 2018年8月11日、28日,我中心工作人员于玉米、谷子等田里调查发现三代粘虫零星为害,其中在孟家湾乡孟家湾村部分谷子田块集中为害。经查,虫田率为25.3%,受害田平均每平米虫口为27头,单株最高虫口达15头,已达到...
稻瘟病又称稻热病,是水稻的重要病害之一,与纹枯病、稻曲病并称水稻三大病害。稻瘟病给水稻造成的损失严重时可达到40%~50%减产,甚至绝产。七月份以来,连续高温高湿天气,极有利于稻瘟病的大发生。特别是水稻抽穗期,如出现3天以上连阴雨雾天气,后期穗颈瘟大面积暴发流行的风险极高。为此农民朋友绝不能掉以轻心,麻痹大意,务必高度重视稻瘟病的防控工作。 一、稻瘟病的识别及危害症状 1、苗瘟:一般发生在苗床育秧...
玉米蚜属同翅目,蚜科。俗名麦蚰、腻虫、蚁虫。广泛分布于玉米产区,可为害玉米、小麦、高梁、水稻及多种禾本科杂草。苗期以成蚜、若蚜群集在心叶中为害,抽穗后为害穗部,吸收汁液,妨碍生长,还能传播多种禾本科谷类病毒。 一、为害特点 成、若蚜刺吸植物组织汁液,引致叶片变黄或发红,影响生长发育,严重时植株枯死。玉米蚜多群集在心叶,为害叶片时分泌蜜露,产生黑色霉状物。在紧凑型玉米上主要为害雄花和上层1-5叶,下...
预计榆阳区双斑萤叶甲为轻发生。 双斑萤叶甲是危害玉米田的一种新型害虫,具有迁飞性和群集性。幼虫为害玉米根系,蛀食,形成隧道。成虫取食叶肉,残留不规则白色网状斑和孔洞。还可咬食花丝,影响授粉。也取食灌浆期的籽粒,造成籽粒缺损,易被其它病原菌侵染,引起穗腐。7月上旬始见双斑萤叶甲成虫为害,7月下旬至8月份为危害高峰期。每穗3头,可造成减产3-5%。高温干旱利于虫害的发生,粘土地、地边杂草多的地发生重。...
玉米螟正如其名,是一种危害玉米的主要害虫。夏季一到,再加之降雨频繁的情况下,玉米地里的玉米螟可谓是危害颇重。我们做防治,始终是讲究在正确的时间用正确的方法来防治;而时下季节,就是防治的最佳时段。 一、生活习性 玉米螟喜欢高温高湿的环境条件,所以一般7~9正处于高温多雨时节,发病就较重;甚至部分地区6月就有玉米螟的危害发生。就温湿度而言,气温22~28°、相对湿度达到60%左右,最适宜玉米...
粘虫属鳞翅目,夜蛾科,俗称螳蝗、行军虫、夜盗虫、五色虫、剃枝虫。可为害谷子、玉米、高粱等百余种植物,主要以幼虫为害叶片,咬食成缺刻,大发生时能将叶片啃食干净,仅留叶脉,造成减产,甚至绝收。 一、幼虫食性 1、2龄幼虫白天隐藏于心叶或叶鞘中,晚间取食叶肉,形成麻布眼状的小条斑(不咬穿下表皮)。3龄后将叶缘咬成缺刻,此时有假死和潜入土中的习性。6龄为暴食期,能吃光叶片,食量为整个幼虫期食量的90%以上...
高粱蚜,又称甘蔗蚜,属同翅目,蚜科。在高粱上为害的蚜虫主要是高粱蚜,其次还有麦二叉蚜、麦长管蚜、玉米蚜、禾谷缢管蚜、榆四条蚜、统称高粱蚜。一、为害特点:高粱蚜寄生在寄主作物叶背吸食营养,初期多在下部分叶片为害,逐渐向植株上部叶片扩散,并分泌大量蜜露,滴落在下部叶面和茎上,油光发亮,影响植株光合作用及正常生长,造成叶色变红、“秃脖”、“瞎尖”穗小粒少,影响高粱的产量和品质。二、发生特点:高粱蚜发生世...
谷子负泥虫,别名粟叶甲、肉蛋虫、舔虫、白焦虫等,是一种严重为害谷子的重要害虫。成虫体长4毫米左右,有金属光泽,黑蓝色甲虫。幼虫5-6毫米,黄白色,头红褐色至黑褐色,腹部略膨大,背面隆起,呈半梨形,腹背中央有一较深的纵线,每个体节都有较深的皱褶。一、危害特点:负泥虫以幼虫危害为主,成虫亦可危害。成虫沿叶脉啃食叶肉,只留下表皮,呈断续状长白条,严重为害可使叶片撕裂枯死。幼虫多藏在谷子心叶内,舔食叶肉,...
棉尖象甲,属鞘翅目,象甲科。别名棉象鼻虫、棉小灰象。除为害棉花外,还为害茄子、豆类、玉米、甘薯、谷子、大麻、桃、高粱、小麦、水稻、花生、牧草及杨树等33科85种植物。成虫食害叶片成缺刻或孔洞,有时咬断嫩尖。一、形态特征:成虫体长4.1-5.0mm,雌虫较肥大,雄虫较瘦小,体和鞘翅黄褐色,鞘翅上具褐色不规则形云斑,体两侧、腹面黄绿色,具金属光泽,喙长是宽的2倍,触角弯曲呈膝状。前胸背板近梯形,具褐色...
马铃薯晚疫病是导致马铃薯茎叶死亡和块茎腐烂的一种毁灭性真菌病害。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薯块中越冬。播种带菌薯块,导致不发芽或发芽后出土即死去,有的出土后成为中心病株,病部产生孢子囊借气流传播进行再侵染,形成发病中心,致该病由点到面,迅速蔓延扩大。病叶上的孢子囊还可随雨水或灌溉水渗入土中侵染薯块,形成病薯,成为翌年主要侵染源。一、基本症状:叶片染病先在叶尖或叶缘生水浸状绿褐色斑点,病斑周围具浅绿色晕圈,...
预计我区小地老虎为轻度发生,局部低洼下湿滩水地偏轻发生,防治适期为5月中下旬至6月上旬。 一、生活习性:地老虎俗称土蚕、地蚕,属鳞翅目夜蛾科。地老虎以幼虫危害寄主的幼茎及叶片,食性极杂,主要危害玉米、高粱、烟草和多种蔬菜。地老虎常见的有小地老虎、大地老虎和黄地老虎,其中以小地老虎危害最普遍和严重。小地老虎幼虫自孵化后通常经历6龄(既蜕皮6次)才可结束为害,入土化蛹,其不同阶段危害习性表现为:1~2...